栏目:深圳入户资讯 人气:0 日期:2023-01-17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深圳再筹建一所新大学;清华博士生每年补助不低于5.1万|一周动态)
整理|袁小华
深圳再筹建一所新大学!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深圳发布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在会上表示,在教师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深圳市教育局在制订基础教育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大力引进优秀毕业生和骨干教师的同时,将积极筹建深圳师范大学,增强自身培养能力,并与知名高校合作,联合为深圳量身定制培养教师。
据报道,截至2019年底,深圳已有13所普通高校(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0.38万人。今年1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宣布正式启动,成为第14所深圳高校。
清华博士生每年补助不低于5.1万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简报介绍了清华大学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6项举措。
在“完善育人体系,把好教育培养过程关”方面,清华大学设立博士生国际化培养基金,近两年来每年资助2500万元,为900余名博士生赴国外一流大学访学研修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供支持。同时,确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资助标准不低于5.1万元。
关于“改革学位评定,把好学术评价导向关”,清华大学于2019年修订相关规定,不再统一对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提出数量上的硬性指标要求,激励博士生勇于挑战前沿性、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
李克强:使更多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
12月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
李克强强调,必须要在科技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同时要完善成果评价制度,破解简单靠论文评价人才的问题。要引入科研竞争机制,使能干的有机会一显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要打破不合理限制,重大科技项目要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我们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更大解放科研人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使更多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李克强说。
浙江:科研人员未经单位允许,不得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从事创办企业
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4大重点任务,其中涵盖了15条具体方向,包括:改革高校院所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评价结果作为“省一流学科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以及确定申报科研项目和给予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
意见稿还提出,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征得单位同意,到与所在单位业务领域相近或学科有交叉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同时,未经单位允许,任何人不得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从事创办企业等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金辉出任重庆市委常委
据《重庆日报》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彭金辉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并已兼任市委组织部部长职务。
彭金辉出生于1964年12月,彝族,云南景东人。1988年,硕士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后留校任教。他从讲师做起,历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2013年调任云南民族大学校长。2016年,他重返学习、工作多年的昆明理工大学,担任校长。
2017年10月,彭金辉当选为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1月,彭金辉出任海南省副省长;同年10月任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基金委牵手阿里云,利用AI提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
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查阅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和阿里云达成合作。
对此,阿里云方面证实了此消息并表示,此次合作将帮助基金委建设全在线的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系统,支撑自然科学项目申请、评审、立项、在研、结题、成果等核心业务稳定可靠运转。
本次合作基于科研大数据、AI等技术,提取科研项目申请书、评议人的多维特征及科研行为信息,对科研对象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义描述。基于AI技术的辅助指派系统,将为科研项目申请书遴选出最合适的评审专家,并结合反馈调节机制持续完善评议指派准确度。
香港公开大学更名为“香港都会大学”
12月11日,香港公开大学宣布,该校校董会10日通过“香港都会大学”为大学的新名称。
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表示,该校已由一所只提供远程教育的院校发展为一所全面的全日制综合型大学,新名称能反映学校具备现代化及前瞻性的教学和研究,并能回应香港以及邻近地区的发展需求。
香港公开大学于1989年成立,至今已成为一所发展全面的大学。该校设有人文社会科学院、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护理及健康学院、科技学院和专业进修学院共6所教学学院。该校全日制学生约1万人,兼读制学生约9000人。
92岁复旦大学教授李郁芬逝世,曾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
据“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消息,12月8日凌晨,曾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复旦大学教授李郁芬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2岁。
李郁芬,生于1928年2月,江苏无锡人。1950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56年起参与原子能系的筹建,并参加“58中队”(复旦大学为研制原子弹提供基础技术的攻关小组),参与研制铀—235分离技术实验,是同位素分离膜研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李郁芬还在其他多项研究项目中取得了卓越成果。1974年,参加研制氮分子激光器及染料激光器并获得成功;1979年,参加在国内首次制成染料激光眼科治疗机,1981年进行CARS测温技术研究,两项技术都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